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包括筒状的阳极冷却组件,阳极冷却组件内套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阳极电极一端支撑连接绝缘管,绝缘管位于阳极冷却组件内,且与阳极冷却组件形成气流通道,绝缘管内壁套接阴极冷却组件,阴极冷却组件端部正对每个阳极电极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阳极电极连接一个阳极接线柱,多个阴极电极连接阴极接线柱;等离子体炬中设计多个阴极电极,同时相对应的设计有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形成多电弧通道的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多个电弧通道同时引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弧;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结构,形成了多个高温区域,从而增大了高温面积。
公开号:CN214338187U
申请号:CN202120367155.4U
申请日:2021-02-0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磊;陈小林;高岭;陈威仰;刘炎;王卫民;吴忠勇
申请人:Chongqing New 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5H1-3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等离子体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
[n0002] 现有热等离子体炬一般采用单个电弧通道引弧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即等离子体炬上有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阴极电极与阳极电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具有电势差的阴极和阳极引弧放电,在单个电弧通道中产生等离子体,再通过外加气流将高密度等离子体吹出,产生高温。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切割、焊接、喷涂、冶金、材料、化工和废物处理等工业领域。
[n0003] 在现有单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的实际应用中,要实现大功率,必须增大电流,在大电流大功率的工况下,电极(尤其是阴极电极)很容易被烧蚀,使电极的使用寿命缩短,导致等离子体炬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频繁更换电极,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同时,在单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产生的等离子体高温区域的面积较小,在某些领域需要大面积高温区时,难以实现同时均匀受热。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解决了单通道热等离子体炬技术中电极易烧蚀需频繁更换及形成的高温区面积小的问题。
[n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包括筒状的阳极冷却组件,阳极冷却组件内套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阳极电极一端支撑连接绝缘管,绝缘管位于阳极冷却组件内,且与阳极冷却组件形成气流通道,绝缘管内壁套接阴极冷却组件,阴极冷却组件端部正对每个阳极电极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阳极电极连接一个阳极接线柱,多个阴极电极连接阴极接线柱。
[n0006] 阳极冷却组件包括外侧包覆管,外侧包覆管内依次同轴套接阳极出水管、阳极进水管,阳极出水管与阳极进水管之间形成阳极进水通道,外侧包覆管与阳极出水管之间形成阳极出水通道,阳极进水通道与阳极出水通道远离进水口的一端相通,阳极进水管一端内壁固定连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阳极进水管另一端内壁与绝缘管形成气流通道。
[n0007] 阳极电极通过开设旋气孔的刚性支撑结构支撑连接绝缘管。
[n0008] 阴极冷却组件包括嵌套于绝缘管内壁的阴极进水管,阴极进水管外同轴套接阴极出水管,阴极进水管与阴极出水管之间形成阴极出水通道,阴极出水管一端正对每个阳极电极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阴极进水管与阴极出水通道在靠近阴极电极的一端相通。
[n0009] 多个阴极电极连接一个多接头阴极导电座,多接头阴极导电座连接阴极接线柱。
[n0010]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n0011] 该等离子体炬中设计多个阴极电极,同时相对应的设计有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形成多电弧通道的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多个电弧通道同时引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弧。此结构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采用多接头阴极导电座,可认为多个阴极电极并联,单个阴极电极所承受的电流及功率达到均分,而等离子体炬的总功率不变。此结构可增加电极的使用寿命,在炬的使用中,降低更换电极的操作频率。同时,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结构,形成了多个高温区域,从而增大了高温面积。
[n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轴测局部剖面示意图;
[n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内剖面示意图;
[n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阳极电极示意图;
[n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阳极电极与阳极组件示意图;
[n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阴极电极与阴极冷却组件示意图;
[n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阴极电极与多接头阴极导电座连接示意图;
[n0018]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电路原理图;
[n0019]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冷却水流向示意图;
[n0020]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工作气气体流向示意图;
[n0021]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的电弧通道内剖示意图;
[n0022] 图11是单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结构的热区示意图;
[n0023]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结构的热区示意图。
[n0024] 图中,1.阳极电极,2.阳极冷却组件,3.绝缘管,4.阴极冷却组件,5.阴极电极,6.阳极接线柱,7.阴极接线柱,8.阴极进水管,9.阴极出水管,10.多接头阴极导电座,11.阳极进水管,12.阳极出水管,13.外侧包覆管。
[n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n0026]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筒状的阳极冷却组件2,阳极冷却组件2内套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1,如图3所示,阳极冷却组件2能够对阳极电极1降温,阳极电极1一端通过开设旋气孔的刚性支撑结构支撑连接绝缘管3,能够使气体流通,绝缘管3位于阳极冷却组件2内,且与阳极冷却组件2形成气流通道,绝缘管3内壁套接阴极冷却组件4,阴极冷却组件4能够对阴极降温,阴极冷却组件4端部正对每个阳极电极1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5,每个阴极电极5与相应位置阳极电极1在电弧通道内之间形成等离子体,阳极电极1连接一个阳极接线柱6,通过阳极接线柱6将阳极电极1与电源接通,多个阴极电极5连接阴极接线柱7,通过阴极接线柱7将阴极电极5与电源接通。
[n0027] 如图4所示,阳极冷却组件2包括外侧包覆管13,外侧包覆管13内依次同轴套接阳极出水管12、阳极进水管11,阳极出水管12与阳极进水管11之间形成阳极进水通道,外侧包覆管13与阳极出水管12之间形成阳极出水通道,阳极进水通道与阳极出水通道远离进水口的一端相通,阳极进水管11一端内壁固定连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1,阳极进水管11另一端内壁与绝缘管3形成气流通道。
[n0028] 如图5所示,阴极冷却组件4包括嵌套于绝缘管3内壁的阴极进水管8,阴极进水管8外同轴套接阴极出水管9,阴极进水管8与阴极出水管9之间形成阴极出水通道,阴极出水管9一端正对每个阳极电极1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5,阴极进水管8与阴极出水通道在靠近阴极电极5的一端相通。
[n0029] 如图6所示,多个阴极电极5连接一个多接头阴极导电座10,多接头阴极导电座10连接阴极接线柱7,能够实现多个阴极电极5的并联,如图7所示。
[n0030]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通过控制器的使用原理为:
[n0031] 阴极接线柱7、阳极接线柱6接通电源后,多个阳极电极1和相应的阴极电极5形成的并联结构,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n0032] 将阴极接线柱7、阳极接线柱6接通电源后,向阴极进水管8内(④所示通道)持续通入冷水,通过阴极出水通(⑤通道)道排出,对阴极电极5降温,向阳极进水通道(②通道)中通入冷水,通过阳极出水通道(③通道)排出,实现对阳极电极1降温,水流方向如图8所示。
[n0033] 气流方向如图9所示,经进气口①通道进入气流通道,再经开设旋气孔的刚性支撑结构支撑产生旋流气体,经阳极电极1和阴极电极5的电离后产生电弧,气体经过电弧通道后,经过电解产生高能量等离子体,从多电弧通道喷出等离子体弧,如图10所示。
[n0034] 单电弧通道等离子炬的功率为P=UI,等离子体炬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电压U为定值,要产生大功率,则需要增大电流,但在大电流的工况下,单个电极(尤其是阴极电极)很容易被烧蚀,使阴极电极的使用寿命缩短,导致等离子体炬不能正常工作,需频繁更换阴极电极,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不便。同时,在单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产生的等离子体高温区域的面积小,如图11所示,在某些领域需要大面积高温区时,难以实现此目的。
[n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结构,通过在阳极电极增加多个电弧通道,同时相应的增加同等数量的阴极电极,同轴一一对应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多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尺寸确定的情况下,电压U为定值,输入电流I经n个电弧通道的并联电路,单个电弧通道的电流为总功率为参照图7电路原理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结构与单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结构相比,在同等功率需求下,多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结构的阴极电极所承受的电流及功率被均分,增加了阴极电极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因烧损问题需要频繁更换阴极电极的问题。同时由于有多个电弧通道,可产生多个高温区域,如图12所示,增大了高温面积。
[n0036]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该等离子体炬中设计多个阴极电极,同时相对应的设计有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形成多电弧通道的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多个电弧通道同时引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弧。此结构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采用多接头阴极导电座,可认为多个阴极电极并联,单个阴极电极所承受的电流及功率达到均分,而等离子体炬的总功率不变。此结构可增加电极的使用寿命,在炬的使用中,降低更换电极的操作频率。同时,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结构,形成了多个高温区域,从而增大了高温面积。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阳极冷却组件(2),所述阳极冷却组件(2)内套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1),所述阳极电极(1)一端支撑连接绝缘管(3),所述绝缘管(3)位于阳极冷却组件(2)内,且与阳极冷却组件(2)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绝缘管(3)内壁套接阴极冷却组件(4),所述阴极冷却组件(4)端部正对每个阳极电极(1)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5),所述阳极电极(1)连接一个阳极接线柱(6),多个所述阴极电极(5)连接阴极接线柱(7)。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冷却组件(2)包括外侧包覆管(13),所述外侧包覆管(13)内依次同轴套接阳极出水管(12)、阳极进水管(11),所述阳极出水管(12)与阳极进水管(11)之间形成阳极进水通道,所述外侧包覆管(13)与阳极出水管(12)之间形成阳极出水通道,所述阳极进水通道与阳极出水通道远离进水口的一端相通,所述阳极进水管(11)一端内壁固定连接开设多个电弧通道的阳极电极(1),所述阳极进水管(11)另一端内壁与绝缘管(3)形成气流通道。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1)通过开设旋气孔的刚性支撑结构支撑连接绝缘管(3)。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冷却组件(4)包括嵌套于绝缘管(3)内壁的阴极进水管(8),所述阴极进水管(8)外同轴套接阴极出水管(9),所述阴极进水管(8)与阴极出水管(9)之间形成阴极出水通道,所述阴极出水管(9)一端正对每个阳极电极(1)电弧通道位置连接一个阴极电极(5),所述阴极进水管(8)与阴极出水通道在靠近阴极电极(5)的一端相通。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阴极电极(5)连接一个多接头阴极导电座(10),所述多接头阴极导电座(10)连接阴极接线柱(7)。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4570048A|1986-02-11|Plasma jet torch having gas vortex in its nozzle for arc constriction
JP5396609B2|2014-01-22|プラズマ装置
US4626648A|1986-12-02|Hybrid non-transferred-arc plasma torch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7281478B2|2007-10-16|Assembled cathode and plasma igniter with such cathode
US3684911A|1972-08-15|Plasma-jet generator for versatile applications
US9802212B2|2017-10-31|Plasma spraying apparatus
JP3733461B2|2006-01-11|複合トーチ型プラズマ発生方法及び装置
CN214338187U|2021-10-01|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
CN201467557U|2010-05-12|一种新型的等离子枪
WO1988001126A1|1988-02-11|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non-transfer-type plasma torch
KR100631820B1|2006-10-04|소재공정 용도에 따른 구조 변경이 가능하도록 모듈화된막대-노즐형 비이송식 열플라즈마 토치
CN101658971B|2012-04-18|一种用于空心阴极真空电弧焊接的非接触引弧焊枪
RU2646858C2|2018-03-12|Электродуговой плазмотрон
CN112996210A|2021-06-18|一种多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
CN101778526B|2012-01-11|一种交叉型转移弧等离子喷枪
US20200029416A1|2020-01-23|Plasma torch excitation device
JP5091801B2|2012-12-05|複合トーチ型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RU2092981C1|1997-10-10|Плазмотрон для напыления порошко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Anshakov et al.2015|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plasma generator of technological function
CN211128361U|2020-07-28|一种用于粉末球化处理或精细涂覆的等离子体发生器
CN211019403U|2020-07-14|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
RU2361964C2|2009-07-20|Способ экономичного плазменного сверхзвукового напыления высокоплотных порошковых покрытий и плазмотрон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RU2005584C1|1994-01-15|Плазмотрон для напыления порошко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N213818317U|2021-07-27|等离子体发生器升压装置及等离子体发生器
RU2387107C1|2010-04-20|Электродуговой плазмотрон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67155.4U|CN214338187U|2021-02-08|2021-02-08|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CN202120367155.4U| CN214338187U|2021-02-08|2021-02-08|一种开设多电弧通道的等离子体炬|
[返回顶部]